來源:新民晚報 時間:2021-12-08 14:33:43
“滴滴滴,滴滴滴……”在上海歷史博物館的展廳里,一名少年站在發報機前按動著按鈕。他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小學“望道”黨史研習社中年齡最小的成員,來自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五年級的趙梓瑞。“你們面前的發報機,原型就來自于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。”上海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裘爭平介紹。
昨天下午,一場特別黨史學習教育現場課在這里舉行。復旦大學《共產黨宣言》展示館“星火”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走出校園,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小學“望道”黨史研習社代表,大手牽小手,在見證上海歷史發展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,學黨史,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。
“星火”黨員志愿服務隊黨支部是復旦大學黨史委書記焦揚聯系的黨支部。她出席了這次組織生活,并勉勵“宣言精神”的傳承人: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堅定“請黨放心,強國有我”的信念信心,學思踐悟、努力成才、拼搏奮斗,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蓄力儲能、展翅高飛。
裘爭平講述館內代表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創建、發展、革命和建設的一件件展品,為“星火”隊員們和復旦附屬中小學“望道”黨史研習社代表,上了一堂理論宣講示范課。一件件鮮活的展品,見證了黨的百年歷史,也展現了上海的紅色積淀。同學們邊聽講解,或是拍照留念、或是認真記錄。
今年11月,又有19位同學通過選拔,加入“星火”隊,成為新“火種”。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劉雨桐觀分享了她對初心使命的思考,她表示將勇擔紅色基因講述者的責任,立志成為一名基層選調生,將根扎在祖國大地上。
“我將繼續沿著老隊員們的足跡,接續奮斗,砥礪前行,為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出一份力,做好宣言精神和全會精神的傳播者、踐行者。”哲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田壯志也是志愿服務隊的一名新隊員,他將自身一輪自學、二輪領學、三輪考核期間的感悟娓娓道來,并表示,在培訓中他汲取了力量,夯實了基礎,堅定了信仰。
“作為‘望道’研習社的社員,希望自己這顆“小火苗”,也能夠成為“星星之火”的一員,講好紅色故事。而今抑或將來,我們必將接過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,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,如螢火一般照亮中國的未來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新鮮的活力。” 這段話,來自復旦附中高一(1)班的郭馨潔這位“小火苗”的學習體悟。
不久前,復旦大學攜手楊浦區,聯動建設大中小一體化專業化課后服務支持體系,助力“雙減”政策落地。“星火”隊員也走出場館,走進交大附中、南洋中學等中小學的思政課堂,助力具有復旦特色的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。今年4月,復旦附屬中小學師生們在《共產黨宣言》展示館前正式成立了“望道”黨史研習社,有14名學生成為第一批傳播“宣言精神”的“小火苗”。
已經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高三(10)班的馮子嘉在復旦綜合素質評價填報中,分別填報了理、工、醫,希望發揚自己物理與數學方面的特長,為國家盡綿薄之力,發一份熱、發一份光。
播撒紅色種子,讓星火相傳,共同品味真理的“甜”。
本次組織生活會上,“宣言精神進校園”“星火”黨員志愿服務隊助力楊浦區大中小思政一體化項目正式啟動。“星火”隊員和“小火苗”們互贈禮物。
從大學“星火”隊到中小學“小火苗”,當“90后”遇上“10后”,當“星火”牽手“小火苗”,他們將一同以傳承宣言精神、傳播真理味道為己任,共學全會精神,同傳紅色基因。
(記者 張炯強)
賣房后戶口未遷違約險賠40萬!法院:及時遷入“公共戶”可酌減違約金
《掃黑風暴》熱播 有人趁“火”打劫銷售盜版牟利 盜版問題何解?
交友軟件上結識變態、“附近的人”引來不良人!未成年人保護兩個“按鈕”必不可少